Page cover

暗光环境照明

如何在保持视觉可读性的前提下为夜晚/黄昏场景营造黑暗氛围

为夜晚或低光照场景布光时,游戏开发者通常遵循电影行业惯例("好莱坞式黑暗""Hollywood Darkness"):营造黑暗氛围,但实际保持场景可见度

早期电影人采用"日光拍夜景"(day-for-night)技术:在清晨拍摄,通过蓝色滤镜人工压暗画面。现代影视则因人工照明与摄影技术进步,可真正实现"真实夜景"(night-for-night)拍摄。部分摄影指导(如《利刃出鞘》(2019)的Steve Yedlin)甚至混合两种手法,将日光夜景与真实夜景镜头合成,创造印象派视觉效果。

若在游戏中完全还原"真实黑暗"的布光逻辑,玩家将因无法辨识路径与关键元素而产生挫败感。

常规夜间布光设置

在现实世界中,月光呈白色(反射自太阳光)... 影视与游戏领域则普遍将月光处理为偏蓝色调。满月会投射锐利的阴影,多云夜晚则几乎无影

补光策略:采用无阴影、柔和衰减的幽蓝点光源

轮廓光技法:在主体大部分处于阴影中时,用边缘光强化剪影识别

阴影控制原则

  • 避免为所有阴影施加均质环境光——需保留部分纯黑阴影区域,否则将浪费动态范围潜力

  • 使用定向环境光(Directional Ambient)实现层次渐变

色彩设计

  • 蓝调主导易陷入"蓝橙标配"(Blorange),需引入第三色或调整色相区间破除单调性

切勿依赖低反照率纹理压暗场景!应通过灯光营造黑暗感知。若将阴影"烘焙"进纹理:

  1. 材质复用性降低

  2. 二次布光难度增加

  3. 被迫提升全局亮度补偿

《守望先锋2》努巴尼地图的各种光照场景的概念灵感板,来自Fabien Christin

在上方《守望先锋2》的示例图中,请重点观察右下角夜间光照场景的亮度分布、对比度控制与色彩搭配。核心问题: 如何通过视觉元素构建真实的夜间氛围?

  1. 实际亮度不低:通过高对比度与镜面反射模拟黑暗感知

  2. 视觉层次:角色以暗部剪影对比明亮天际线

  3. 色彩突破:在蓝橙基调中融入紫/黄色域

阴影设计

阴影示意图,来自James Gurney

反对游戏中的"好莱坞式黑暗"

采用"好莱坞式黑暗"布光会使游戏呈现更精致的商业质感,契合主流视觉文化审美。

但如同电影创作,部分艺术家会刻意规避此类风格及其隐含的意识形态。若项目体验目标与此类氛围不兼容(例如需营造令人不安的、混乱的、或视觉实验性体验),则可选择性忽略本文的多数布光建议。

将照明转化为核心机制

对于重度依赖动态光源与手电筒机制的游戏(尤以恐怖类为典型),可策略性地允许高张力场景陷入纯黑状态。

参考资料/延伸阅读

最后更新于